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超时空航班 > 五 长征路上2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广昌,潘家楼子,一个德国人,约翰内斯·弗里德里希·列奥佩德·冯·西克特将军正在参谋的帮助下,拿着放大镜,就着地图看刚刚翻译成德文的革命军(中华国民革命军,接下来的几节要站在这方面来一点描写,所以需要一个较为正式的称呼,而*国*军*这个词是被屏蔽的)战斗报告。

    这位老将军名气很大,才能也可谓是出类拔萃。他在战争期间(一战)的种种功绩这里就不多说了,真要是一一列举,估计要有上万的篇幅。这里稍微说一下他最杰出的功绩——他是一战之后的德国国防军的缔造者,这十万德国陆军为后来希特勒的扩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本人也因此享有“二战德军之父”的美誉。

    不过我们中国人一般是称呼他为汉斯·冯·塞克特,对他的所作所为,了解得最多的就是,他是常凯申发动的第五次戡乱围剿,革命军方面的总指挥。

    但是这里要稍微说两句,碉堡封锁战线政策并不是他提出来的。塞克特将军先后两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1933年5月到7月,第二次则是1934年4月直到次年的3月初(原史)。换言之他来到中国,开始接手革命军最高指挥的时候,第五次围剿已经从上一年的9月开始打了近7个月,已经逼近尾声(基本上,广昌战役算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决定性战役,广昌战役一打完,所有有点儿眼光和能力的军事指挥员就都知道,红军败了),不需要他再做出什么指挥了。

    碉堡封锁战术是金汉鼎、戴岳、柳维垣等人在吃够了苦头之后,自发采取的战术,只是因为红军转变了打法的关系,大家发现,这个战术似乎“很好用,很有用”,这才逐渐发展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策略。

    虽然对于这一次围剿一群土匪的战斗,塞克特将军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作为常凯申的军事总顾问,整个国防策略的制定者(塞克特将军为常凯申制定了较为完整全面的军队建设,按照这个计划,常凯申组建了数支较为精锐的德式部队,并在后来淞沪会战期间起到了大作用。他还为常凯申制定了比较全面的防备日本侵略的总体策略,著名的东方马其诺就是因为他的建议才建立起来的——可惜白党悲催的执行能力和筛子一样的情报能力,让他费心制定的这些计划都付诸东流),他必须对自己即将掌握和改造的部队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而想要了解一支军队,最好的方式无疑是通过战争——比如正在进行中的剿匪战争。

    然后,塞克特将军惊奇地发现,那支作为围剿目标的军队,似乎更值得自己注意。以至于到了战争即将结束的现在,他干脆从南京来到曾经的战场,实地了解整个战争的详细进程。

    ————

    头一年9月战争开始到广昌战役为止的战斗记录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两边的战术都一致,打法也一致,都是毫无花巧,实实在在的拼实力,拼消耗。

    结果不消说,拥有飞机大炮作为攻坚手段和钢筋水泥作为防御手段的革命军在攻防两方面都甩了匪军几条街。除非是意大利的面条军,否则这样的战斗没理由打不赢。

    4月10日开始的广昌战役就有些让人纳闷了。一开始两边仍然是硬桥刚马打阵地战,然而打了四五天以后,匪军好像突然就开了窍,从这里开始,匪军的战术变得越来越诡异谲诈。

    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1,阵地防御战术。

    无论怎么说,革命军依然是进攻的一方,战线依然在不断的向前。而革命军的进攻方式,依然是在白天的时候以飞机大炮为主的优势火力猛轰对手的防御阵地,掩护步兵冲锋,抢占阵地——很常见的步炮协同战术。

    抛开革命军还亟待提高的战术素养不提,火力组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以往能给匪军以大量杀伤的火力覆盖,火力掩护,这次好像没什么用了。根据战场情况可以判断,匪军似乎不再在一线阵地保留大量兵力(李德的战法,就是在一线阵地配置大量兵力,准备在敌人“脱离堡垒的掩护,向我冲锋之际,依托阵地给予敌人猛烈的杀伤,并尾随败退回去的敌军,反攻地方阵地”——就是所谓“短促突击”),而仅仅是配置少量观察哨,把主力部队隐藏在后方。等到革命军冲锋的时候,再快速进入阵地,展开战斗。

    这个战术倒还不足以让塞克特将军这样的宿将吃惊,如果是在欧洲战场上,这种战术不会有多大效果。不用说德军,即使以法国军队的战术素养,步兵也可以踩着炮着点前进,几乎是在火力覆盖一结束、向纵深延伸的半分钟之内就攻上敌方阵地(据说德国军队的步炮协同水平可以让大炮的把弹着点准确落到步兵前方五十米,五十米对于全副武装的士兵来说,发动冲锋大约只需十秒钟左右,法国军队的水平比德军差一截,不过半分钟应该也足够了),这么短的时间并不够匪军从藏身之处进入阵地,再说还有火力遮蔽。

    然而革命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并不熟练(好吧,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火力强度也不足,从火力延伸到步兵冲上阵地,这中间的空隙足有两分钟以上——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黄花菜都凉了。

    (红军没有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建设如同上甘岭那样完备的坑道防御体系,只是利用野战阵地,要不然这个并不成问题。最主要的,红军的物资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打阵地战)

    2,阵地进攻战术。

    总的来说,红军是在不住退守,但是在某些比较关键的节点上,还是会对革命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他们的进攻,多半选择在半夜里。先是组织相当的部队潜伏接近,然后用少量精锐部队做为刀尖,不停向纵深突破,后继以大部队突入。对全线发动牵制和压制性攻击。

    他们的突击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中,一开始是连续的爆破进击,到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开始使用重炮了。

    ————

    3,小股突击渗透战术。

    对于革命军坚固的正面防线,匪军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即使他们有了炮,也无力跟占优势的革命军炮兵打炮战,他们没有这个本钱。

    所以他们避开正面战场,频繁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借着夜色掩护渗透到战线后方,对粮仓,弹药库,兵站,医院等目标发动攻击,迫使革命军不得不在后方留下大量部队担任警戒护卫。

    让人诧异的是匪军似乎对夜战有特别的天赋加成,他们的渗透行为总是能获得成功。革命军不是没有想过对抗的办法,比如,某部革命军曾经在一条必经之路设下埋伏,然而这埋伏一次也没有成功过(革命军自以为隐藏得很好,不过对于使用红外夜视仪——陈大将在知道红外和微光的区别和发生原理之后,订立了条例:即使在可以使用微光夜视的情况下,也必须保证队伍中有一定数量的夜视仪是红外的——的红军来说,埋伏的人就好像白天的太阳一样晃眼)。没有成功过也就算了,匪军竟然纠结了大部队,对革命军的埋伏部队发动了突击,让革命军“偷鸡不成蚀把米”。

    事后该部革军以为是消息走漏,严令盘查,当然到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该部革军倒是很有毅力,在连续吃了两次同样的亏之后,指挥官想出了法子:用人来埋伏不行,是吧?好,我不用人埋伏,我挖陷阱。你匪军的探子再厉害,我一口气挖上几十数百个陷坑,你总不能都记得住位置。

    匪军似乎吃了点小亏,踩中了两个陷坑——把坑里的竹钉踩坏了几个(也是事有凑巧,当时从这里经过的不是普通穿草鞋的红军部队;而是特勤大队,特勤大队在执行远程奔袭任务的时候,按条例是要穿野战靴的)。然后,一路过去上百个陷坑就没用了。是匪军知难而退吗?当然不是,就在当天晚上,那条路方向上的一个弹药库被摧毁。

    “简直就跟暗夜精灵一样。”某个德国顾问这么评价,“太可怕了。”

    4,骚扰战术。

    就好像俄国人有两个天然盟友,风将军和雪将军一样,黑夜似乎是这支匪军最好的战友。一到了夜里,他们就开始了活动。对于小目标,软目标,他们就一口吞下去;遇到大目标,硬目标,他们就背上汽油桶子,隔着百十米一口气扔过来许多炸药包(利用点烟器点火,魏承恭从未来带来的^-^),或者在铁皮桶里扔一挂鞭炮,总之就是搅得部队夜里睡不好觉——这种骚扰行为有时候一夜之间要发动很多次。

    他们还利用黑夜做掩护,在部队的必经之路上埋设陷阱和地雷,陷阱就不提了,匪军用的地雷可是真有些古怪,大约是有了某种技术上的突破,匪军的地雷让曾经在半年前履立功勋的革军工兵伤亡惨重。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qduo.com/biquge/31_31632/c919956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