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得起的阿斗 > 第775章 现实打败的悲剧

荀彧、荀攸一死,能让曹操无条件认可的谋士,已经没有了。

    其后谋士资历、功劳董昭最高,但在军略方面,却不甚得曹操青睐,另外几个谋士的计谋,不是说他们不高明,只是终究让曹操觉得,不如荀彧、荀攸,一番话下来能直戳自己心窝子,并且大有种让曹操觉得和我想的一样的感觉。

    就算这些谋士,说的话与自己想的一样,但是他们劝谏、说话的方式,也让曹操觉着索然无味。

    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

    荀攸之死乃天命,荀彧之死,终究还是让曹操有几分后悔了。

    不过这一点后悔,曹操很好的藏在了心底。

    如今众谋士当中,反而最让曹操满意的,还是那资历最浅的司马懿,如果还有一个,那就是已经远离了朝堂,去往边疆的裴寂了。

    司马懿见曹操盯着自己看,知道曹操是想要听听自己的主意,沉吟片刻站出来道:“此战,对张飞只需要扼守函谷关。

    黄忠一部,派一猛将拒守。

    而属下认为,当主动攻击南阳,不能将战场引入兖州、豫州等地,当战于敌土。”

    曹操终于说话了:“你认为,重点还是在关羽赵云身上?”

    “是的。”

    司马懿说道。

    曹操只是点了点头,再环视众人:“还有什么想法的,都说出来。”

    已经说话的众人,便不再说话,只有一人,还是刚刚站出来一言惊众人的刘晔,继续重复着他的话:“大王,此战我认为刘备是暗度陈仓,他的目标是江东。”

    曹操询问道:“子扬,你且说说有何根据?”

    “其一,关羽练兵日久,荆州水师规模庞大,在云梦泽、大江之中数年练兵,单论明面上的实力与江东水师恐怕不相上下。

    刘备能以炸药用于攻城、守城,为什么不能用于水战?

    水战有炸药,那对战船,又何尝不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二,江东数犯荆州,俱损兵折将,二战荆州损去了正是壮年的吕蒙,江东步卒精锐更是损失数成,如今江东掌兵权之人乃是陆逊,此人年纪尚幼,资历不高,军中诸将不服,一旦作战,江东诸将固然会压下心中不服,陆逊恐怕也终究是不如吕蒙那样能做到如臂指使。

    但若是有任何指挥失误,他更是难压诸将了。

    将帅不和,乃是大忌,我们能想到这点,刘备岂会想不到这点?”

    “其三,天下局势已经是三足鼎立,刘备如日中天,从最弱一方一跃成为最强一方,反而是江东沦为最弱。

    荆州水师既成,打败江东水师后,就拥有封锁江面的能力,我军如想助江东,则无法跃江。

    哪怕是刘备能灭江东,他也只需要以大江为防线。

    理所当然先灭最弱的江东。”

    刘晔话音落下之后,众人议论纷纷。

    曹操在刘晔说话的时候,一直都在闭目养神,刘晔说完之后,曹操对众人道:“你们对子扬所说,有什么意见啊?”

    刘晔听到意见,而不是想法两个字,就知道曹操并不愿意采纳自己的谋略了,只得心中暗叹一声,再一次退回去了。

    诸谋士,七嘴八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其中自然是反对者众多。

    无他,皆因为刘备所倚重的大将、主力军队,全都做出了攻击曹操的态势。

    黄忠兵锋逼迫并州,而河西、河东郡又无天险可阻,黄忠一旦攻破,曹操就只能守太行山了,而河西诸郡沦丧,这是极大的损失,可比再失一个南阳郡。

    赵云部同样做出了要再袭许都的态势,这一切都表明着,刘备志在中原,而非江东。

    而且从战略上来讲,一强一弱,灭强后才灭弱,才是正确战略。

    再说打下江东,刘备防线拉的如此长,这仗可就不好打了。

    怎么看来,刘备攻打江东都是不太可能的。

    且不说诸臣子所想,且是曹操都认为刘备此番都是来攻打自己的。

    己方强势,刘备不伐自己,放着去攻打孙权,就不怕自己这方主动进攻?

    曹操自认为,把自己放在刘备的位置,也会先攻打中原,而不是舍弃中原去打江东。

    江东那地方有什么好的?

    穷山恶水之地,靠着大江天险才能让孙权小儿安坐一方。

    拿下江东后,不单单要花费巨大的维稳资源,还可能面对地方势力的起义。

    如果论天下一天下的步骤,不管是自己还是刘备,曹操都认为打江东是最后的步骤。

    因为江东的水师只能在大江上纵横,江东的步卒非是大家轻视,如今天下一家公认,江东步卒是那热豆腐,一碰就碎。

    曹操无言,众人的意见颇多。

    刘晔站在人群中,继而无言,任由诸人争论。

    只是他心中依旧认为刘备的目的在江东。

    且说刘晔,乃是汉室宗亲之后,堂堂正正的光武刘秀之后,论及汉室血脉宗亲亲疏,刘晔比之刘备还要来的根正苗红。

    但刘晔,是一个非常理智的现实主义者。

    汉室血脉又如何?

    自己不是在这乱世中争雄的这块料,当不了刘备、曹操这样的枭雄。

    刘晔,只求在这乱世中自保,自保的资格,唯有这聊以慰藉的智谋了。

    且说再一个但是,身为汉室宗亲之后,刘晔年轻之时,也曾志存高远,有着一腔热血及一身惊艳的本事,出身又高贵,这样的人就算是在乱世中,也是一颗熠熠生辉的巨星。

    不过其一身,最重要的两次计谋,却分别被曹操和曹丕所拒绝。

    且这两次,放在后世来看,都有超过七成的可能,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让曹操或者曹丕成就青史之上的赫赫威名。

    也不说曹操没有采纳过刘晔的意见,曹操也‘授晔以心腹之任’,但翻开史料,却发现曹操并不算重用他。

    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刘晔身为汉室宗亲的缘故。

    这点,曹操是在刘备身上吃了大亏的,对这些汉室宗亲,曹操是打心底有着一丝丝戒备的。

    曹操时代,刘晔唯一一次有过有记录地参与重大军事行动,是在建安二十年征讨张鲁。

    攻打汉中之时,山峻难登,军食颇乏。

    曹操说:"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

    吾军少食,不如速还。

    "便自引归。

    刘晔苦劝曹操进兵,曹操听了,遂攻下汉中。

    曹操拿下汉中后,刘备也是刚刚拿下蜀中不久,汉中被曹操拿下来的消息传到蜀中,蜀中震怖,刘备废了很大的劲才稳下蜀中,史料记载: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刘晔一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计谋出场了,他引经据典,陈述利害,其言: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

    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

    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

    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为后忧。

    (不做翻译,这话白话的厉害,应该很容易理解。

    )曹操没有听,后蜀中降人告知曹操蜀中的极度不稳定,曹操问刘晔,现在打刘备还来得及吗。

    刘晔说,蜀中定然已经被刘备所安抚了,现在打已经来不及了。

    在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次,吕蒙袭荆州,关羽身死,吴蜀联盟破裂,刘晔就在其他人都不相信的情况下,预言了刘备会伐吴。

    孙权被打急了后,向曹丕求援。

    刘晔又提出了先联蜀伐吴、再灭蜀的战略规划。

    如果曹丕听了会如何?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但若假设一下,最浅显的便是天下一统的进程会不会加快呢?

    曹丕没有听,执意认为孙权这个野儿子,封其为吴王。

    并且在刘晔力劝的情况下,执意要给孙权一个吴王。

    哪怕是后世来看,也是极为的不可思议了。

    身为汉室宗亲,帮助汉贼曹操、篡汉者曹丕谋夺自家刘姓天下。

    刘晔后悔过吗?

    恐怕是没有的。

    若论后悔,或许也只是在临终前,后悔当年没有力劝曹操、曹丕灭蜀灭吴吧。

    (写到这里,本来想要把刘晔剩下来的故事在小说里写出来。

    但思考一下,还是写完吧。

    小说里会给他另外一个结局。

    另,这一章写于凤凰古城沱江畔,蚊虫极多,拍死不下五只大蛾子。

    多有陈述之语而无实际剧情,实乃水字数。

    且欠诸位一章,待归家自当补上。

    万望看在大蛾子的份上海涵。

    )刘晔活得很长,三朝元老。

    曹丕死后,曹睿即位,他终于得到了倚重。

    曹睿问起伐蜀可不可行,刘晔说可行,然后又对其他人说不行。

    表里不一,引起了其他人的厌恶,就有人给曹睿说,刘晔这个人只会奉承上意拍马屁。

    曹睿不信,就有人给其出主意,说以后与刘晔说话都反着说,如果刘晔还是一样觉得皇帝说什么都对,那不就证明刘晔此人是个谄媚小人吗?

    曹睿一试,果不其然,于是就开始疏远了刘晔。

    其后,史载刘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刘晔在最后的生命阶段,疯了,最后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过去的刘晔是个谄媚小人吗?

    不是!他几乎每次都与君主唱反调,最后也证明着他的正确。

    但是他的计谋曹操、曹丕却多不愿意采纳。

    到了年迈的时候,他应该是醒悟了,放弃了徒劳无功的直言劝谏,改用了迎合君王的策略。

    但最后依旧难逃悲剧的结尾。

(https://www.bqduo.com/biquge/59_59076/c98000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