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954章 扫盲

思考是需要知识作为内容的,如果脑袋里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自然没法进行思考。
    张林和小五虽然因为刚刚的冒进差点丢了面子,但是现在所有人想不出这是什么病,两人心里自然舒服很多,至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没有受损太严重。
    “这不会是一种特殊的骨肿瘤吧,肿瘤将骨质全部侵蚀?”李国栋猜想。
    之所以在肿瘤面前加了一个特殊,因为在李国栋脑海里,没有哪种骨肿瘤会是这种表现,不管是原发性肿瘤还是转移瘤。
    外科研究所的学习和研究气氛非常好,比如这种病例讨论,大家都会畅所欲言,不管说对说错都没关系,甚至说得有点离谱,也不会被人嘲笑或受到批评。
    一般来说,病例讨论的发言都是从低年资医生向高年级医生逐步升级,因为高年资医生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都比低年资医生丰富,如果高年资医生率先发言,很容易导致低年资医生会没有发挥空间。
    像杨平这种科室大佬级人物自然是最后一个发言总结,这样才可以让大家自由讨论,否则一开始就报答案,直接没法聊下去。
    “嗯,我也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特殊的肿瘤,可是我们现有的知识里面没有哪种骨肿瘤的表现是这样的。”赵文博医生也比较同意李国栋的意见。
    李国栋和赵文博是死对头,此时两人能够意见相同实属难得,要是平时这两货互相抬杠抬到这帮年轻医生怀疑人生。
    尤其在关于中医的争辩上,李国栋和赵文博是一开口就互掐,因为两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赵文博是一个中医迷,李国栋却总是给他泼冷水,所以两人为此事三天两头掐架。
    关于这个病例两人根本没法抬杠,因为如果要抬杠,必须两人都认识这个病例,否则就失去争论的基础,现在两人都不懂,自然就站在同一个阵营。
    “也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感染,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或者其它的微生物引发的骨髓炎,侵蚀骨质导致骨质的大量吸收。”
    有个研究生大胆提出自己说法。
    “有什么病毒或细菌是这样的,没看过这方面的论文。”
    另一个研究生表示怀疑。
    “应力遮挡或骨质血运破坏后的坏死极端表现?有没有可能?”
    这个想法很有新意。
    “不可能,应力遮挡也只是导致骨质疏松,血运破坏即使导致大量骨坏死,坏死的骨质哪有吸收这么多,更不可能一年就吸收这么多。”
    “是不是X片有问题?会不会因为透照的原因导致图片的失真?”
    一个研究生站起来,走近投影的X片,想看得更加清楚一点。
    虽然问题很幼稚,但是也是一个问题,科学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质疑与探索,没有质疑的精神,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成绩。…。。

    “我们几次复查的X片也一样。”
    宋子墨调出另一张X片,跟这一张差不多。
    像张林小五这种资深医生都一脸的疑惑,就不用说那些研究生、规培生和实习生,研究生还好一点,毕竟专科理论都是骨科,而规培生和实习生都是处于轮科状态,专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
    任何一门专科知识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凭教科书那点基本知识什么也干不了,教科书仅仅是起到专业启蒙的作用。
    “这就奇怪了,有没有可能跟金属材质有关?患者体质特殊,对金属材质起特殊反应,最终导致骨质吸收。”
    夏书提出自己的见解,他是心脏外科专业的博士,对骨科可以说一窍不通,所以他暂时也只是在旁边看个热闹而已。
    坐在夏书旁边的金博士刚刚一直在研究病历资料,现在抬起头来说:
    “我来说两句,这个患者的股骨干吸收,我考虑特发性骨溶解症,这是一个罕见病,目前全世界的报道不过两百来例而已,在我看过的文献里,除了骨溶解症,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这样可以让股骨大段消失的疾病。”
    特发性骨溶解症?
    这个诊断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大家却没有听说过这个病,在文献上也没看到过,对这个病一无所知。
    宋子墨和徐志良也已经想到骨溶解症,因为对于罕见病,他们已经经过这方面专门学习,而张林小五这些暂时还没有进入到这种学习阶段,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不会想到。
    这两人本来想后面再发言,没想到老金提前解开了谜底,看来老金是看了很多书的,老金已经四十出头,还是一个主治,与他同期的欧阳主任已经是大骨科那边的带组主任。
    一直以来,老金给人的印象是冷静、艰苦、长期专注于临床业务,除了看书学习,就是做手术,几乎没有其它的业余爱好,什么喝酒应酬那是不存在的。
    老金曾经在一个取异物的手术上吃亏,后来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取异物,将三博医院从建院以来有关异物的影像图片全部调出来研究,将有关异物的学习资料也研究一遍,然后自己设计各种对异物诊断、定位的方法和各种术式,后来很多医院遇上难取的异物都将患者推来三博医院这边,宋子墨那时候跟着老金学取异物,也成为一个取异物的高手。
    “也叫做Gorham-Stout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块或多块骨自发性破坏和吸收,骨溶解的原因目前不明确,已知的疾病里面除了骨溶解症,没有其他疾病会有这种影像表现,宋博士和徐博士的意见呢。”老金补充解释。
    宋子墨和徐志良同时点点头,宋子墨说:“的确,已知的疾病里面,只有骨溶解症符合这种影像学表现,不过骨溶解症的骨质吸收一般比较慢,这个一年全部吸收掉,速度还是很快的。”…。。

    “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病例!”
    老金已经说出诊断,大家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从字面意思能理解诊断是什么意思,但是对这个病毫无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完全缺乏相关知识。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以前我看过相关的论文,而且对骨科方面的罕见病,我专门钻研过,所以才知道这个病。”老金谦虚地说。
    “老金就是老金,骨溶解症是真正的罕见病,曾经有一个病例花了八年时间才获得准确的诊断,最后在南都医大附一做出的诊断。”宋子墨对老金还是很敬佩,他这种踏踏实实的学习精神一直没有变。
    老金能知道这个病,这可是花了很多功夫的,以前他对这些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罕见病,全部都滚了很多遍,查阅大量的文献和书籍,对这些罕见病滚得很熟,否则怎么可能认识这种病,医学是事实科学,要是不知道根本说不出来,也没办法胡扯。
    “老金——你-——这厉害-——”
    徐志良也佩服老金。
    在医学上但凡带有“特发性”三个字的诊断,那是病因目前还没有弄清楚,这种骨溶解症在医学上目前未知的东西很多,包括治疗方法也是不成熟,处于不确定中。
    “这么一大段骨怎么说溶解就溶解了,有点想不通呢。”
    李国栋很是纠结。
    “医学上的事情想不通的多着呢,不然怎么说现在医学还处于婴儿期呢,感冒的机制弄得很清楚了吗,好像也没有吧。”赵文博的杠精基因又被唤醒。
    对于这种罕见病,要是没有经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遇上这种病根本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这也是一个病例八年才获得诊断的原因,大多数医生头脑里储存的知识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至于罕见病即使有点知识,也是零星极为有限的知识。
    所以一旦遇上真正的罕见病,大多数情况下医生是在常见病和多发病里打转转,如果转不出来就没有然后了。
    从2008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二月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用这种方式引起人民对罕见病的重视,目前有七千多种罕见病,我国患有罕见病的人数大约有两千万,可见这个绝对数量还是很大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罕见病有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成骨不全症等等,成骨不全症就是俗称瓷娃娃、玻璃娃娃,罕见病大多数与遗传有关,因为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缺陷基因,如果夫妻双方的缺陷基因存在一样,这样就有可能生下患有这些遗传罕见病的可能性。
    “骨溶解症,这只是一种形容性诊断,至于病因,目前没办法找到。”宋子墨说道。
    金博士说:“对,其实这个诊断我也是利用排除思维得到的,排除炎症、感染、肿瘤、骨质疏松等原因后,也只有骨溶解症可以解释,除了骨溶解症,目前从我见过的病例和看过的文献来看,没有其它病例有这种大面积的骨质吸收,南都附一的黄忠教授诊断过一例骨溶解症,当时患者也是做完股骨手术后,骨折一直不愈合,骨折间隙越来越宽,患者辗转很多医院没有获得诊断,做过多次植骨手术也全部失败,发病八年后才在南都附一黄忠教授这里获得诊断,当时黄教授还写论文做个案报道。…。。

    “那怎么治疗呢?”张林问道。
    金博士说:“先用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进行药物治疗,阻止进一步的骨吸收,增加骨密度,然后再考虑股骨假体植入,用股骨假体来替换吸收缺损的骨质,不过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尝试用伊里扎洛夫骨延长术来治疗?”
    “这种病——的-——最大特征-——就是骨吸收,大面积-——的吸收,本来骨-——的吸收和生成是平衡的,一旦-——平衡被打破,天平就会倾向一边,现在这种——病就是天平严重倾向于骨吸收,所以-——如果用-——骨延长技术-——恐怕不行,骨延长必要条件-——是能够骨生成,伊里扎洛夫也是利用——牵张原理刺激骨生成。”徐志良结结巴巴地发言。
    虽然听徐志良说话费劲,但是大家现在都习惯他的结巴,所以也没什么。尤其是张林,刚开始听徐志良说话简直要心肌梗塞,后来慢慢适应,也没什么,如果突然有一天徐志良不结巴,张林反而有点不适应。
    “所以要先用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这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来阻滞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后面的治疗才能展开。”金博士盯着投影的X片。
    “伊里扎洛夫的骨牵引理论本身就是刺激骨生长,它能不能刺激这种骨溶解症患者的骨生长呢?如果可以,它起到阻滞骨吸收并且延长骨的作用。”
    宋子墨的思路又拓宽一些,其实质疑、批判和辩论才是学术的精神,如果没有质疑、批判和争辩,不可能有学术的进步,真东西就是越辩越明。
    “大家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课题,现在课题不是摆在面前吗?伊里扎洛夫技术治疗骨溶解症,如果能够成功,大家又找到一种新的治疗骨溶解症的方法。”杨平就是喜欢大家这样相互争论,如果大家都不说话,死气沉沉,那就没点意思。
    “教授的意思也是骨溶解症?”
    毕竟老金是使用排除法得到的诊断,不是直接诊断,而且这个诊断也是形容性诊断,并非病因诊断,所以不敢百分之百肯定。
    “已知的疾病里面,也只有这个病可以解释,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骨穿刺取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镜下可以见到丰富的呈血窦状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增生,也可见到淋巴细胞浸润或破骨细胞,这些病理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性。”
    宋子墨立刻说:“血液中的血管内皮因子增高也可能具备一定的标志性,但是目前支持的证据还存在不足,不过我们也可以检测一下。”
    差距,这就是差距。
    张林和小五有点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因为头脑里确实缺乏相关的知识,他们的学习还没有到这一步,没有对罕见病进行系统的学习与钻研,目前对于罕见病的诊断,他们属于瞎猫抓耗子,碰到正好自己知道的,隐隐约约觉得像,然后赶紧去查资料,如果对上了,就做出诊断。这样如果蒙对就高兴一场,如果没对也没关系,反正是罕见病,自己诊断不出也是正常的。
    看看现在几大高手对罕见病诊断,别人对罕见病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一些少量的临床个案了如指掌,还有他们的一些分析和见解,完全不是自己这种碰运气的套路。
    “有空我们对这些罕见病办几次培训班,这样大家就不会这么摸不着头脑。”杨平转头跟宋子墨说。
    宋子墨点点头:“我先整理一下,打印一份资料出来给大家自学,然后每周的定期讲课里穿插这方面的知识,给大家对罕见病进行一次彻底的扫盲,张林,你组织一下。”
    “嗯!”
    张老师应了一声,必须尽快扫盲,下次遇到这种罕见病,自己也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一下。
    PS:这段时间太忙,没能正常更新,抱歉!现在稍微没那么忙了,一定努力保持正常更新,谢谢大家!

39314323。。
...

(https://www.bqduo.com/biquge/67_67161/c7521238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