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 第417章 丰收

第417章  丰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贞手里拿着镰刀挥汗如雨。

      

                      这镰刀是李贞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的草图,让工匠打造出来。

      

                      镰刀并不复杂,只有一个月牙型的刀头与木柄相连,用镰刀来收割玉米杆最好不过。

      

                      李贞干了一会儿,只觉腰酸腿痛,于是用手扶着腰,乐呵呵的看着忙碌收割的百姓,心中满是得意之情。

      

                      琢磨着怎么也要说两句诗来助助兴,想来想去,只想到了最简单的《悯农》,于是脱口吟了出来。

      

                      “太子殿下的诗听着简单,但却朴实无华,触动人心,确是好诗啊。”

一旁的薛丁山也放下了镰刀,拍着李贞的马屁。

      

                      这一次武媚娘等人从灵州回到营州,就是由薛丁山带领三千火枪队护送,所以,薛丁山也来到了营州。

      

                      现在正值秋收,李贞带着薛丁山等将领亲自下地收割玉米。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李贞心中很是高兴。

      

                      李贞只穿了一个自制的大背心,经过一天的暴晒,李贞的皮肤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直脱皮,于是干脆取下了背心,光着膀子收割。

      

                      只是经过一天的暴晒,李贞从肩到胸留下两条白印,昨天在外面裸露出来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而身上其它的地方却又很白,看起来,就像是带了女人的上身带吊带的罩一样。

      

                      李贞也感到很郁闷,心说早知如此,还不如直接光着膀子收玉米呢。

      

                      当然,收获的喜悦感很快将李贞心头的不快冲走。

      

                      今年的营州风调雨顺,迎来了一次大丰收。

      

                      根据狄仁杰的计算,今年收获的粮食,足够李贞治下的百姓和军队三年之用。

      

                      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贞推广的玉米和蕃薯会这么快就取得成效。

      

                      一年丰收,三年粮食无忧,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太难得了。

      

                      而不少人也疑惑不解,李贞治下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已经有了这么大的丰收,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去收购河北道的粮食呢?

      

                      为了收购河北道的粮食,李贞几乎掏空了营州的家底,将河北道大半的粮食都搬到了营州。

      

                      由于粮食太多,李贞不得不下令让人建造了临时的粮仓,以储存多余的粮食。

      

                      对于李贞的心思,也只有狄仁杰等少数高官知道。

      

                      李贞这是在与河北道打经济战。

      

                      收购了河北道的粮食,就可以使河北道陷入缺食的状态,从而使河北道陷入粮食危机。

      

                      这个年头,如果哪里缺粮了,就不会缺少掀杆而起的好汉。

      

                      而河北道的粮食不但要自己食用还要供给河东道,只要粮食一缺,河北道与河东道必然会乱象丛生,百姓掀杆而起,到时,就是李贞进军河北道与河东道的好机会。

      

                      李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乎倾尽所有的财力,将河北道,特别是沧州和冀州粮仓的粮食全都搬到了营州。

      

                      而李贞的策略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的河北道,真的陷入了无粮可食的危机之中。

      

                      这也为李贞日后打下河北道和河东道打下了基础。

      

                      薛丁山说道:“殿下,听说我父亲在云州,我父子已离散了十余年,好不容易我来到了营州,他却去了云州,看来老天都不让我们见一面。”

      

                      “好事多磨,我估计,你们父子也快见面了。”

      

                      “真的?”

薛丁山一喜。

      

                      李贞说道:“再有几天就是中秋节,你父亲独自在外带兵很是辛苦,我准备让你带一支人马带上酒肉到云州犒劳军队,你可愿意?”

      

                      “多谢太子殿下成全。”

薛丁山大喜。

      

                      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李贞安排薛丁山在这个日子云见薛仁贵,显得很人性化,也让薛丁山很是感激。

      

                      一旁的狄仁杰乐呵呵的说道:“殿下,这玉米和蕃薯的产量真是高,是普通作物的几倍,特别是蕃薯,种植起来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大多数的土地上都可以种植。

      

                      今年真是大丰收啊,不过这么多粮食,一时之间也吃不完,粮仓容量有限,新的粮仓还在建设中。

      

                      这么多粮食放着又怕被雨浇烂了,真要想个办法消耗这些粮食才是,要不太浪费。”

      

                      李贞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咱们正好搞搞副业,建些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鸭场,这样一来,就可以消耗大量的粮食,而猪和鸡、鸭长大之后,我们又可以将它们的肉贩卖到各地,或者直接改善军队和老百姓的伙食。”

      

                      “当然,这样也只能消耗一部分的粮食,多余的粮食,都运到幽州和平州、定州、云州,在幽州、平州和定州、云州多建一些粮仓。”

      

                      狄仁杰纳闷的问道:“殿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贞笑着说:“现在河北道与河东道正在闹粮荒,现在正是秋收季节,但听说李福杀鸡取卵,夺了百姓的口粮。

      

                      百姓没了粮食就会饿死,到时咱们就用这些粮食周济河北道与河东道的百姓。”

      

                      狄仁杰先是一皱眉,随后眼睛一亮,口中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想用这些粮食收买河北道与河东道的民心?”

      

                      “不止收买人心,我要的是人,我的粮食也是辛苦种出来的,想要粮食的话,那就拿钱来,没有钱,那就要投靠我们,成为营州的百姓才有吃的,这件事我亲自主抓。”

      

                      狄仁杰连连点头,口中说道:“用粮食即可以赢得民心,还可以吸引大量人口到营州,太子此计太妙了。”

      

                      李贞嘿嘿一笑,口中说道:“明天先运十万石粮食到幽州,我要开仓放粮!”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已过了收获的季节,从辽东半岛运来的粮食源源不绝进入了幽州,整个幽州的粮仓里都被装得满满的。

      

                      幽州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这样的好收成,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百姓们知道,新的一年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

      

                      整个幽州,每户人家的粮仓都是满满的,不少人家不但能吃饱,还吃上了白面,过上了吃饱又吃好的小康生活。

      

                      在这个乱世,能有这样好的生活,很多老百姓都知足了,他们也知道,是李贞带来了这么好的幸福生活,百姓们对李贞是感恩戴德,不少人家的墙上供着李贞的画像。

      

                      幽州城外,已过了收获季节,由于战乱频发,所以百姓很少出城,城外一片寂静。

      

                      然而就在这时,城外的官道上出现了一个要饭的流民,然后是两个、三个……      

                      足有上百流民现出在了幽州城外……

(https://www.bqduo.com/biquge/73_73822/c4226065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